首页 / 商业要闻 / 正文

近日有自媒体发文,以动车事故调查情况为引,质疑航空事故调查的过程和速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空地事故调查难度迥异

高铁动车在地面固定轨道运营,发生事故后,车体状况保持较好,更容易采集到列车相关的各类信息,各种证据链较为完整,有助于调查的快速进行。而民用航空器结构更加复杂、系统更加庞杂,事故调查的专业性极高。同时,由于飞机坠毁导致机体损毁严重,搜集、整理、还原残骸,并逐个进行分析,需要很长的时间。

其实,各类的空难调查都是从还原现场、寻找物证开始,再到飞行数据分析,外围调查,通过能搜寻到的所有信息,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科技手段,还原事故发生的情形,甚至还需要进行事实模拟试验来更准确地还原现场。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员投入来准备。再以此为原点,分析讨论各种原因的可能性并一一进行验证。加之事故调查又涉及来自诸多国家机构(包括出事所在国、航空器设计国、制造国、经营国和登记国)的共同参与和协调,这些航空事故调查步骤注定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工作。

航空事故调查结果依法公布

从法规流程上来看,对于全球重大空难事件, 国际民航组织(ICAO)早已牵头制定出台一套非常成熟的调查流程。我国的空难事故调查同样也遵照《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中的规定来执行。

具体到调查的不同阶段,“初步报告”须在事故之日起30日公之于众。同时,负责事故调查的国家必须尽快并在可能时于12个月之内将“最后报告”公开发布。如果不能在12个月之内公开发布报告,进行调查的国家则必须在每年的出事周年日发布一份临时声明,说明调查进展情况及所提出的任何安全问题。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2022年12月1日重新修订生效的《民用航空器事件技术调查规定》,第四十八条要求,事故和严重征候的最终调查报告应当在事发12个月内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未能在事发12个月内公布最终调查报告的事故或者严重征候,组织事件调查的部门应当在事件周年日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情况。

不难看出,关于最终调查报告的时间,其实是考虑到各类航空事故的复杂性以及调查的严谨性,并未严格设置这样一个大限。

一直以来,中国民航监管机构通过官方渠道公开各类民航事故的调查报告,因此网络上所谓“调查不透明”的言论完全站不住脚。

历史多起航空事故调查周期长

一般来说,空难调查专业性极高,是一个非常复杂、严谨的过程,最终的调查报告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完成。对于最终报告的时限,国际上的通行规则下,也并未设置一个具体的时限。调查的最终定性及报告出台时间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事故和飞机构造的复杂程度、取证力度、参与调查的资源配备等诸多复杂因素。

回顾过往的航空发展历史,很多空难的调查都经历了非常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甚至长达数年来追寻事故发生的真相。历史上,长达数年的调查其实有着很多的过往案例。

2009年法航447航班消失在大西洋上空。在整整花费2年时间对黑匣子的搜寻打捞,调查研究,这场空难直到2011年才公布初步调查结论,2012年才发布最终调查报告。

1996年美国环球航空TWA800号空难,由于飞机损毁严重,更是花费长达4年之久的时间才最终完成对事故的调查报告。

马航MH17空难,经过多年的调查,至今仍尚无定论。

在国内,大家所熟知的“2018年川航风挡破碎”事故调查报告也是在事件发生后的整整两年,才得以完成全部调查工作。民航局于2020年6月2日公布了该事件长达百余页的《航空器严重征候调查报告》。

以最近才公布调查报告的华夏航空滑出跑道事件为例,调查时间同样也超过了一年。

航空运输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虽然调查结果仍需等待,但大家对航空的安全性期待,不要因一次事故而失去了信心。

在过去一天的24小时,每一分钟,全球各地都有着不少于2万人正在乘坐飞机,飞行在空中。每天全球的飞机起降更是高达12万次,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状态。但是一年内所发生的致命性空难,其实数量相比是非常小的比例。根据国际航空协会(IATA)的统计数据,发生一次致命性事故的概率不足420万分之一。

由于受到世界公众和媒体的高关注度,从感官上其实放大了各类航空事故给公众造成的安全顾虑,但从全球整体运输数据与事故率分析来看,民航运输,尤其是公共航空旅客运输仍是世界上最 安全的长途旅行方式,没有之一。

我们民航更是常年保持着全球*的安全飞行记录,飞行安全的红线一直都是每年民航管理工作的最 关键红线。在今年的民航工作会议上,更是提出坚持将“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住航空安全底线。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工作,做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提升行业安全监管效能。”

远离“阴谋论”

自321航空器事故发生以来,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言论,阴谋论横飞,粗暴论断横飞,尤其是部分网络自媒体平台,故意蹭流量。此类对事故无任何依据的无端揣测和阴谋论,演变成了伤人的无妄之灾,对置身其中、万分悲恸的人们无益,一方面对事故调查工作造成极大的干扰,另一方面也是对遇难者家属的侵扰,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同时这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我们必须意识到,任何无端揣测都对真相无益,请远离阴谋论。

正如中国民航局所承诺的,调查将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查明事故原因,还原事故真相,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

相关推荐

中瑞华侨经济文化促进协会孙弘谨受邀出席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2023春季峰会
中瑞华侨经济文化促进协会孙弘谨受邀出席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2023春季峰会

随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了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中瑞华侨经济文化促进协会积极助力上海迈向更高能...

商业要闻

逛遍万家丽,领略文化魅力,做幸福宇宙人
逛遍万家丽,领略文化魅力,做幸福宇宙人

这个五月,来网红长沙,让宇宙中心万家丽带你玩转激情五月。30万免单、音乐轰趴、现金大奖……万份惊喜不断,一起开启长沙消费新浪潮!黄董微博抽豪礼 全网派送黄...

商业要闻

浙江途博网络荣耀入驻中国康养产业互联网平台
浙江途博网络荣耀入驻中国康养产业互联网平台

2023年5月11日在青岛召开了中国数智社区康养产业峰会,中国康养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启动。平台基于先进的数字底层技术,在政策支持及资源优势下,打造面向全社会...

商业要闻

联通线路维护员拍照打卡照片记录防修改的时间地点相机哪个好用
联通线路维护员拍照打卡照片记录防修改的时间地点相机哪个好用

管理人员想要提升联通线路维护员考勤管理效率,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考勤制度,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监督考勤制度执行的情况,否则,即便有好的制度也无法提升效率。...

商业要闻

第四代北斗芯片发布,推动北斗规模应用
第四代北斗芯片发布,推动北斗规模应用

在4月26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CSNC2022)上,第四代北斗芯片正式发布。这是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基带和射频一体化SoC芯片,由深圳华大北...

商业要闻